西方美术史课程共18节课,每周日晚8:00上课。
第三节:罗马
这节课我们围绕一句话来讲罗马——务实的个性和宇宙不可知的神秘本质相遇,罗马帝国将以数世纪建立起来的地上的繁华去印证一次心灵上对天国的渴望。
罗马艺术除了传承自希腊艺术的部分之外,原来产生于意大利北部的伊特鲁里亚艺术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源流。那么伊特鲁里亚是谁?它又在哪里?它是古罗马之前的一段文明,位于现在的意大利半岛和旁边不远的科西嘉岛。那么又为什么罗马会以伊特鲁里亚艺术为源流呢?让我们看了看罗马都消灭了谁。(是处于现代意大利中部的古代城邦国家。伊特鲁里亚的位置在包括了现今托斯卡纳,拉齐奥,翁布里亚的区域。伊特鲁里亚被认为是伊特鲁斯坎人的国家,后来被罗马人吞并了。伊特鲁里亚在公元前罗马城之前是意大利半岛上一个重要城市,古罗马的伊特鲁里亚时期是其鼎盛时期。)
罗马后来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领土范围远远超过希腊文化活动的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以地中海为中心,将势
力扩大到西部亚洲的叙利亚,小亚细亚一带,也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北边的高卢,甚至远征到了今天英国所统属的不列颠,连古代的埃及也被合并在罗马帝国之内。
关于伊特鲁里亚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常常笼统地把希腊艺术与罗马艺术混同在一起。自然罗马在消灭希腊之后,许多方面受到希腊的影响,例如:神话,哲学,建筑形式,甚至政治理念。
吹笛与持竖琴的男子/墓葬壁画/约公元前460年/罗马塔尔奎尼亚国家博物馆
伊特鲁里亚地区留下许多彩绘陶器,墓葬中也保存有大量壁画。在一处贵族的家族墓葬里,壁画上彩绘着吹笛的少年,身披长袍,一面吹奏笛管,一面大步向前迈进,神态潇洒愉悦;人物四周还彩绘了扶疏的花木,以优美流畅的线条书写,加上鲜明温暖的色彩,仿佛吹笛者行走于春天葳蕤(wēi ruí)的林木之间,枝叶随风摇摆,花朵盛放,传达着生活的喜悦兴奋之情。
舞蹈者/墓葬壁画/约公元前460年/罗马塔尔奎尼亚国家博物馆
同样收藏在塔尔奎尼亚国家博物馆的另一件壁画,风格十分类似,描绘一名少年的举手投足,他正在舞蹈:左脚跷起,左手向后摆动,一面回首,一面向前舞踏,白色的衣袍也随动作摇摆。
伊特鲁里亚的人像彩绘不能说和希腊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似乎表现得更为自由活泼。希腊重视人物的崇高理想,伊特鲁里亚地区却更热烈地表现生活的富裕美好。
伊特鲁里亚的赤陶泥塑,青铜塑造的人像或怪兽头,像石棺上的雕刻,也都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尤其是棺椁上的死者肖像,因为具有肖像性格,必须逼真于死者形貌,所以发展出特别倾向写实的风格,对此后罗马的人像雕刻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母狼和罗慕路斯及雷穆斯/青/铜/高84厘米约公元前500年/罗马卡皮托利诺博物馆
罗马雕塑的写实精神 传说中罗马是由罗慕路斯和雷穆斯两名兄弟建立的。传说中,这两兄弟幼年时吸食母狼的奶长大,在伊特鲁斯坎的艺术中还存留下了这样一匹母狼的青铜雕塑。罗马的建国似乎隐含着狼的野性与机敏,隐含着狼的嗜杀,迅捷与剽悍。在这样血性的基础上,罗马虽然极度仰慕希腊文化,努力学习希腊城邦文明的优雅与崇高,但是,本质上仍保有自己特有的务实,粗犷,实事求是的人格特质。
罗马人像/大理石高36.6厘米/约公元前75 -前50年/罗马托洛尼亚博物馆
想到希腊,常常想到神话,史诗,哲学;想到罗马,也许更多浮现的是军人,政治家,是建立国家秩序纪律的法治精神罗马法是西方律法的基础。
这种务实的个性反映在雕塑上,就形成了强烈的写实风格。面对一尊罗马的男子头像,不知道他是谁,但确定不是希腊美学的产物。他年岁已大,秃的头,额头上一道一道皱纹,双眼凌厉威严,应该是一名掌有权柄的贵族或政要。他的嘴角向下倾斜,显现出自信而独断的个性,双颊的肌肉松弛,但仍表现着坚毅的神情。
罗马的雕塑可以如此细细阅读:希腊为了追求艺术的崇高理想,常常放弃一些细节的精准,以达到美化的效果。但是罗马绝不放弃任何细节,这些细节——皱纹,眉骨,嘴角,眼袋,正是罗马人认为构成一件肖像真实性不可或缺的部分。
希腊人塑造着完美的理想,使每一尊雕像都显现崇高的姿态;罗马人还原至人真实的面貌。在罗马的雕塑中看到衰老,看到肥胖,看到俗艳或残疾,这些希腊人认为不美的生命现象,罗马的雕塑——包容了,使我们有机会更真实地逼视人生。
因此,应该特别重视罗马雕塑的肖像性格,这种务实求真的精神是西方美术此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罗马雕刻的写实性,追求艺术中的“真实”和希腊雕像的倾向“理想”,成为辨别两大艺术的本质差异的关键。
有桃的静物/壁画/ 35厘米×36.6厘米/公元62 - 79年/那不勒斯国立博物馆
除了雕塑的肖像性格以外,罗马的绘画也发展出了逼真的写实风格。在庞贝出土的遗址中,有许多壁画保留了对当时生活真切的描绘,不但是美术作品,也几乎兼具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从这些壁画的一些静物描绘的局部来看,对器皿,水果,家具的描写,具备强烈的体量的真实
性,用到光影的描绘来突显体积的立体性。这些,都足以作为罗马艺术对西方后世绘画重大的贡献。
图拉真纪功柱/ 大理石公元106 - 113年/罗马
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公共性建筑艺术 罗马继承了希腊的城邦民主,但很快就递变成为帝国的政治。为了统治疆域辽阔的领土,显然希腊适应小城邦的民主共和体制已不够用。希腊的城邦常常人口都局限在数千人或一万人上下,但是,罗马一个城市已是拥有百万人左右的大都会。城邦文明虽然理想美好,但无法应付人口繁多,种族复杂的大帝国。希腊的城邦文明重视哲学道德,讲求人与人沟通的和谐;而罗马在巨大的城市中只有以法律维持秩序,中央集权性的城市规划与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也因此成为罗马独特的艺术形式。 现在仍矗立在罗马市中心的图拉真纪功柱,以及君士坦丁凯旋门,都还标志着昔日罗马不可一世的帝国精神。这些建筑,并没有真正的实用性,而是为了炫耀帝国的伟大,为了炫耀帝王的丰功伟业,为了巩固政治的中央集权而存在的,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公共艺术。
图拉真纪功柱是一根圆形的大理石柱,上面以螺旋盘升的方式浮雕着图拉真皇帝战胜外番的战争纪念图,像一张叙事的长卷画,浮雕着帝王的功业。这是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极盛时代的作品。
君士坦丁凯雄门/公元312-315年/罗马
到了君士坦丁时代, 4世纪以后,罗马帝国面临新兴基督教的挑战,君士坦丁仍然为自己修建了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这种纪念性凯旋门,类似中国古代的牌坊,并无实际建筑功能,也纯粹是为了记录帝王的战功而存在的。图拉真纪功柱和君士坦丁凯旋门后来都被一干多年后的拿破仑模仿,尺寸放大,修建于巴黎,可以从此见到罗马纪念性建筑,在西方造型历史上长远的影响。 除了与帝国权力象征相结合的纪念性建筑外,在罗马帝国许多公共使用的大型空间也大量出现,具备实用功能,与罗马务实的城市规划有关,独具时代的特色。 希腊的城建筑大多为神殿,尺寸都比较小,讲求比例的和谐。
罗马城市人口众多,必须要有严密的规划,例如饮水、卫生,都可能发生问题。至今仍可看到罗马帝国时代修建的引水道,以拱梁引山泉到城市,长达数十公里。这种引水道的遗迹仍存在于罗马帝国留下的领土各地,见证着罗马公共工程的浩大气魄。泉水引进城市,地下也修建着规模巨大的水道和贮水空间,成为罗马城市地下看不见的另一种壮观景象。
为了解决人口众多的聚居问题,罗马的公共浴池、城市广场空间,都为西方现代大都会的形成树立了最早的范本。
罗马竞技场/公元72-82年/罗马
罗马最著名的公共性建筑当然就是竞技场。这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可以同时容纳五万人,可以说是现代城市必备的巨蛋建筑的鼻祖。
竞技场修建于公元1世纪,以巨石砌建,依据希腊按山坡修建的扇形剧场形式, 广大为以拱形结构完成的圆形建筑。
圆形的空间可以适应同时涌入或疏散的众多观众。五万人同时进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竞技场以分散在圆形各边的拱门,依据编号,使观众分流,从不同的方向进出,解决了人多拥挤的难题。
竞技场庄严雄伟,这里留下野兽和人搏斗的斑斑血迹,罗马的辉煌、不朽,仿佛仍在这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回响。
圆形,似乎是罗马建筑形式上新的符号。
希腊的空间大多为方形,结构上也以垂直和水平的柱梁为主,跨距不大,空间也受到限制。
罗马发展出了新的建筑语汇-拱。
拱(arch) ,源于拉丁语,至今成为西方“建筑”一词 ( Architecture )的字根,也说明罗马的“拱”在西方建筑形式上决定性的影响。
拱,利用抛物的弧线使跨距加大,可以免除掉柱子的分割,达到内部空间完整的效果。
万神庙/公元118-128年/罗马 万神庙剖面图
2世纪在哈德良皇帝时代修建的万神庙,是西方圆拱巨型建筑最早的典范。万神庙外观仍保留希腊的三角形门楣以及柱廊的形式。但一进到内部,立刻发现一个巨大完整的圆形穹隆,从上而下,使人仿佛被包容在一个无限的宇宙空间中。
穹隆的空间,以拱的结构加上采自火山灰泥的黏性混凝土来完成,形成罗马巨大公共性建筑的最大特征。从西罗马的万神庙,发展为东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建筑艺术的雄伟形式是希腊城邦建筑格局远远望尘莫及的。
这些巨型建筑夸耀了帝国的雄伟荣耀,却又触及着宇宙中存在的无限神秘性。空间的无限,时间的无限,都在圆形的穹隆中四处回荡,好像罗马帝国务实的个性将在这里和宇宙不可知的神秘本质相遇。 “神存在吗?”“宇宙最初的创造者是谁?“生命的终极归宿何在?”
想了解更多课程就在“百花百家”服务号,请您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