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课程共18节课,每周日晚8:00上课。
第二节:埃及
这节课我们围绕一句话来讲埃及: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
我们分别从符号、建筑、壁画、雕塑来看看这个风格是怎样的。在符号的基础上慢慢有了文字的起源-象形文字。在几何形态上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埃及金字塔式的建筑,运用精准的线条、在壁画上表现出一种对称静止的美。在端庄规矩中追寻人体雕塑的美。
1文字起源
大约5000年前,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约公元前三十一世纪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从时间上看象形文字早于楔形文字,楔形字形逐渐简单和抽象化。从上面图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左边的象形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似乎有小鸟的形状,这就是一个象形的概念,直接模仿了现实活动中的形象。然后右半部分蓝色的楔形文字,似乎几何的形态更加多了,抽象简化是楔形文字的一个重要体现。那么大家会问,埃及大家从地图上都知道大体的位置,在北非,那么苏美尔人是在哪个地方呢?它其实它也在地中海文明附近,就在两河流域,就是在我们所说的伊拉克位置。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类的记忆非常难以累积,进步也比较慢,一旦有了文字做记录,整个思维世界会起非常大的变化。也是一般文明历史划分“史前”和“历史”阶段的重要依据。要到文字发明以后人类才脱离漫长而混沌的史前时代,进入历史的黎明。
史前时代,人类在文明的初期,依靠着简单的生产工具,靠狩猎维生,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在草创阶段,也比较没有统一的风格。
人类在绘画和雕塑上的发展,直接刺激到对形象的记忆,尤其是绘画,绘画在图像记忆上的复制已经非常接近文字。
绘画及雕塑的表现性,促成了早期文字的发展。
2象形
我们来看一件距今大约五千年的埃及早期王国时代的石碑。这块石碑非常简单, 石碑上方是一只浮雕的鹰鸟,以侧面站立,下方长方形的空间中有一些柱子,似乎是象征宫殿,柱子上端则是一条蛇。这块石灰石雕的《蛇王碑》是埃及第一王朝的作品。鹰代表王室的保护神,蛇则代表了王朝的国王。以蛇为象征的国王,可以安稳地坐在宫殿的王位上,是因为有天上鹰神的保护,这和中国古代皇帝称天子的意思类似。
这块石碑,可以说是用平面浮雕的方法来说明一件事情,因此,造型非常简化,已经有象形文字的雏形,也可以联系到埃及更晚一些时候石碑上的象形文字。
蛇王碑目前珍藏于法国卢浮宫。
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是当时法国王室的城堡,被充当为国库及档案馆。1546年建筑师皮埃尔•莱斯柯在国王委托下对卢浮宫进行改建,从而使这个宫殿具有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后又经历代王室多次授权扩建,又经过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的整体建设才算完成。卢浮宫整体为文艺复兴的建筑样式, 巴洛克风格 ,古典主义风格, 洛可可建筑形式等都曾在卢浮宫的建筑史上留下印记。卢浮宫的改建史,展示了法国建筑艺术风格演变的轨迹。大家看博物馆前面的三角形,在这幢百年的古老建筑前面有我们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1984年他正式向法国政府提交这份设计方案。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用普通的几何形态,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从蛇王碑整体形象上我们可以说,埃及人的美术,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都脱离了史前艺术混沌的阶段,在表现的形式上开始有了一致的、可以延续与累积的“风格”。
这是一般西方美术通常都以埃及作为最早起点的原因。
我们所指的西方美术通常以欧洲作为主体,但是在文化的溯源上,却必须追踪到五千年前在北非尼罗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埃及文化。
3几何
风格 什么是“风格”呢?
在美术的领域里,找到一种准确而且可以长时间持续一致地表达的方法,这就形成了一种“风格”。
埃及是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在《蛇王碑》里,我们看到埃及人使用线条的方法非常精准,有一种数学的严密,又有一种高度几何化的倾向。这些都可以在以后的埃及美术中看到。
上图中是吉萨金字塔/约公元前2601-前2515年/埃及吉萨
埃及建筑中的金字塔是我们最熟悉的-用无数裁切准确的巨大石块,建筑成一座高耸巨大的帝王陵墓。这个金字塔是一个完全几何的形状,对称,比例准确,线条精密。这些金字塔,从早期的梯形,逐渐发展成为后期准确、简洁有力的三角形,是埃及美术风格完成的最高典型。
埃及的美术风格倾向于一种高度秩序的建立。无论是多么繁杂的内容,多么纷乱的场景,多么曲折的情节,埃及人似乎总希望把它们—一归纳成一种几何性的符号,有条不紊地,排列安置在规矩的空间中。
4线条
我们来看一件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00一前1786年)杰胡提纳赫特的石棺画。
石棺画/约公元前2100一前1786年/波士顿美术馆
这件石棺画上容纳的东西非常多,但是我们的视觉一点都没有紊乱的感觉。相对地,我们看到每一个主题,包括坐在王座上的法老王,包括置放在台桌上的陶瓶陶罐,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埃及的美术,要求一种轮廓的清楚,无论绘画或雕塑,造型边缘的线条都被精确地表达出来,划得很深, 绝不含糊。
说说波士顿美术馆。
1870年,哈佛大学波士顿图书馆和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为展出它们收藏的艺术品而倡议筹建这座博物馆。于美国建国100周年纪念日1876年7月4日正式于科普利广场开馆。这座博物馆也与我们的一位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有关。1981年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主楼西翼落成并开放。贝聿铭扩建的西翼延续了旧馆古典复兴的风格。后迁至现址的新馆于1909年11月15日对外开放。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美术馆的前方是一座名为《伟大精神呼唤》(Appeal to The Great Spirit)的雕像,雕像展现的是一位印第安人骑马张开双臂抬头仰望蓝天。它是美国著名现代雕塑家Cyrus Dallin雕刻的。
5对称
埃及的人像雕刻有非常高的成就,也直接影响到后来希腊的美术。
大家来看一下这个书记官雕像/石灰石彩塑/高53.4cm/埃及第五王朝后期 /公元前2450-前2350年/巴黎卢浮官
埃及的人像常常选择比较坚硬的石材,如花岗岩或水晶砂岩。在雕刻时, 重视整体块面体积的完整,人像或直立,或端坐, 大部分都是正面平视前方, 两脚并拢,两边绝对对称,产生一种永恒静止不动的美感。
埃及人的美术和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埃及人认为人在死亡之后,还有另一个延续生命的世界,因此,一切生前所拥有的,也必须借绘画和雕塑来复制,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我们现在看到的埃及美术也大多是来自墓葬的发掘,它们重现了四五千年前埃及人的生活信仰。
6端正之美
阿布•辛拜勒神庙/公元前1290一前1224年/巨像高约20m /埃及阿布•辛拜勒
入口处有巨大的人像雕刻,人像两手平贴身体两侧,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正面平视前方,有一种,庄严、端正、规矩的纪律之美,这是埃及人像美术最具风格的典型,它统摄了两千年的埃及历史。要到希腊文化在爱琴海萌芽,才慢慢转移了埃及美学的影响力,西方的美术也才从尼罗河流域转向地中海北域的地区。
7追寻人体美学
我们来看看这件雕塑,巫女/赤陶/埃及早王朝时代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
埃及早在早王朝时代(约公元前 3100一前2686年) , .就创作了造型简洁、动态优美的赤陶女像,人像两手高举,似乎翩翩起舞,省略了许多元素,但仍然传达出女体的婀娜。这正是西方美术追寻人体美学最早的开端,也是埃及美术对后世的贡献。
埃及人在建筑、绘画、雕刻三方面建立了他们全面的美术成就。特别是他们对“人”的探索,构成了西方美术至今不衰的久远传统,有别于东方文明, 特别是中国文明中以“自然”为主题的特征。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博物馆中的藏品主要是包括有埃及艺术、亚洲、欧洲、美洲和古代中东的艺术收藏品,而该博物馆是全世界公认的古埃及艺术品收藏最完备的博物馆。大家在这节课上又认识了三座博物馆,我们很难再去直接定义每一个博物馆的建筑样式,因为他们的建造过程都跨越了很多历史时期,都融合了各个时期历史的痕迹。但是大家可以从图上看出这三座博物馆都在立面上用了罗马柱,这种建筑样式框架结构起源于古代的罗马和古代的埃及。所谓罗马柱,其实并非源自罗马,而是来自希腊。古希腊的哲学、美学、科学均辉煌灿烂,建筑也是体系成熟,罗马人在征服希腊之后完全嫁接希腊的建筑体系及其他文化,才形成罗马文化;其后通过罗马的征服战争,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其中,古希腊的柱式更是受到罗马人的钟爱。
最后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埃及: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这种风格应该是一种端正之美。
想了解更多课程就在“百花百家”服务号,请您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